宗教之價值
                     
   ──強化自己、淨化自己

                            ◎妙雲集導讀(十三)79年10月23日上午7:50講於福嚴佛學院

         主講:昭慧法師  紀錄:禪逸法師  整理:法印講堂、妙心寫作讀書會

閱讀範圍:〈我之宗教觀〉(頁21-24)(下六)

 

一、第一段主旨:宗教之價值

                 ──強化自己、淨化自己  

        接下來,我們看〈宗教之價值──強化自己、淨化自己〉。

  第一段(21/-2)談到宗教的價值:(21/-2)1 宗教的真價值,在使人從

信仰中,強化自己以勝過困難,淨化自己以達成至善的境界。」

 

二、第二段主旨:

     他力宗教引發強化自己的功能及重要性

  下一段(22/1)談到:宗教引發人類強化自己的功能及重要性。他力宗教是

依賴他力而強化自己為主。不過(22/-6)「等到知力更進步,才明了宗教的真意

義,一切在乎自己。不但自求多福,就是某些外力的護助,也是自力(自善根熟

,或自心誠切)的感召,必須經自己而表現出來。」

 

三、第三段主旨:

     宗教引發人的強大心力

  接下來(22/-3)談得非常仔細:宗教可以引發人的強大心力。事實上,儘管

是他力宗教,對於引發潛能,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我們要知道內發的力量有多強?從禪定現象,可以得知。定中影像逼現

,會與眼前的景象完全不同。譬如:佛沒現前,但是定中卻可以現起佛相;或如

:水觀,可以在自己的禪修境界中,現起一片汪洋,可是事實上,現實情境卻沒

有一滴水。可知:心力是非常強大的。一般人之所以沒有這些力量,是因為心力

太渙散了;若心力凝住,就像《遺教經》(大正12•1111a)所說的:「制之一處

,無事不辦。」

  我常舉催眠的例子:催眠師對著被催眠者,把一個鐵棒放在他的手背上,這

鐵棒其實是非常冰涼的,可是當他不斷的暗示被催眠者:「我現在把一個很滾燙

的棒子,放在你的手背上。很熱,很熱喔!」不斷暗示他鐵棒很燙。奇怪的是:

當他把鐵棒拿起來時,被催眠者手背上,真的有灼傷的焦痕。另外,把一個滾燙

的棒子,放在一位被催眠者的手背上,並暗示他:「我現在把一個很冰冷的棒子

,放在你的手背上。好冰,好冰喔!」這樣一放,這被催眠者渾身打哆嗦,而且

全身起雞皮疙瘩,顯出很畏寒的樣子。

  這是很奧妙的行為,與常識經驗的物理原則不一樣,運用心的操作力,改變

了物理原則。被催眠者的心,完全專注在催眠師的暗示上,此時他的心產生了很

強大的力量,並且能夠依主觀認識來改變現有的物理狀況。從這裡可以了解:人

的心力是非常強大的。

  有個故事說:一個膽小的人走過一座墳場,為了壯膽,他抬頭挺胸,一路踏

步哼歌,可是一不小心「噗咚」掉到坑裡。這坑原是獵人為了捕獸而挖掘的陷阱

,他掉在坑中非常惶恐、慌張。這時忽然聽到墳場中有聲音,他以為這聲音是鬼

發出來的,本來掉到坑裡是一籌莫展,可是聽到聲音,忽地不知怎麼一跳,就彈

出了這個陷阱。從這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在危急時,所產生的專注力量,也是不

可思議的。同樣的道理,藉著宗教的他力安慰,來強化人的心靈,所發出來的力

量,也確實是不可思議的。

  (23/7)「這不是鴉片,而是維持生命的必要營養。」共產主義者為什麼用

鴉片來譬喻宗教呢?這是不公平的。要知道:鴉片並非必需品,而且具有強烈的

刺激性、麻醉性及後遺症:吸鴉片,久了會對人的身體、財產,造成很大的損失

和傷害。但是宗教卻沒有這些後遺症,除非是很惡劣的宗教,一般的宗教總還是

營養劑。換句話說,宗教對人的生、心理,總是或多或少有所裨益。所以,不能

把宗教當作鴉片。

 

四、第四段主旨:

     自我宗教有淨化自己的力量

  接下來談宗教「淨化自己」的功能。

  淨化自己的宗教,以自我宗教為主。淨化自己的方法,這裡提示:是以「懺

悔」為方式,藉著懺悔的力量改惡修善。進一步講到:佛教不但靠懺悔,也藉著

修持的力量來淨除煩惱。

  懺悔方法,不但佛教中有,天主教也有「告解」的儀式。告解由神父主持,

讓教徒有深切懺悔的機會,只是他必須透過神父與一神、真主──上帝做溝通。

佛教則由原始的「眾法懺、對首懺、心念懺」發展到大乘的「作法懺、取相懺、

無生懺」等。

  懺悔(24/2)「多少淨除內心的穢染,而到底不能徹底」。要徹底確實是有

困難的。人的犯錯,並不完全是由於不想改惡修善,而是煩惱力量太強大時,會

有一種催逼自己犯罪的蠢動力量。在這種情形下,人容易懺了又犯,犯了又懺,

在屢犯屢懺的情況下,自然會降低他對懺悔神聖意義的信賴,因此,也許會形成

自我放逐的現象。像這樣的懺悔,只能相對改善,並不絕對有扭轉乾坤的幫助。



五、第五段主旨:

      宗教的需求,來自個人際遇的差異

  再談宗教的需求,這會因個人的際遇而有個別的差異。這個別差異,在24/-

6提及:「惟有經歷了人間的苦難,理解世間的不自在,自己的缺陷太大,才能

誠信宗教,於宗教中得新生命。」一般而言,確實是苦難讓人容易接近宗教。所

以佛陀說法,也是從「苦諦」說起的。但也有些宗教家,不假個人受苦的因緣,

即能走向宗教的探索真理之路。

  以佛陀而言,他雖非個人經歷人間苦難,但他觀察到其他人的苦難時,警覺

自己也將面臨這種苦難,以這種利根而警悟到修道的重要性。可見有宗教敏銳觀

察力的人,不一定要自己親身經歷苦難才尋求宗教。又如:中國的八指頭陀──

寄禪法師,幼年時做牧童,有一次在牧場上,突然碰到一場大風雨,他趕緊躲入

山洞中,等到雨停後出來,看見剛才滿地艷麗的花朵,一下全被風雨吹打得七零

八落。這帶給了他強烈的無常感,他為此而決定:要修道出家。當然,歷經人間

苦難的人,比較容易從宗教中得到新生命。但是(24/-3)「從宗教本身說,誰不

需要強化自己,淨化自己呢」?以人必須面對的根本苦難(生老病死)而言,每

個人都需要宗教,只是有些人不到黃河心不死,如此而已。

  所以,最後說(24/-2)「反宗教者與非宗教者,只是失去了理性,打腫臉充

胖子而已!」如韓愈,基於民族情感,認為佛教是夷狄之邦的宗教,不值一信;

這就是「失去理性」的例子。為何稱其為「打腫臉充胖子」?原來他們基於某些

情感因素而死要面子,不想或不敢認識生命真正的缺陷,寧願暫時得過且過。


六、問答

  問:宗教有兩種力量:強化自己,淨化自己。力量是否來自「自我暗示」?

  答:以「強化自己」而言,往往是有自我暗示的力量;可是自我暗示,主要

在於:在信賴外力護佑而減除恐懼和焦慮的過程中,慢慢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

。所以其實是自己不自覺地發揮了自己的潛在力量。至於淨化自己,就不是用「

自我暗示」就能解釋的,而是一步一步面對問題,以修持力對治恐懼、焦慮或種

種貪欲的。

註釋:

1. 為方便讀者檢閱《我之宗教觀》內容,於必要之處,加註起首出處,皆以「(

頁/行)」表之,並省略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