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走入山林』環境探索與體驗研習」 側記

                                                                                                                                                                                                                                                                                                                                                                                   伍麗滿

前言       

        為提升自然情操、生態知識與本土認知,由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與光華高級中學合辦,妙心寺、山林書院協辦「2014年『走入山林』環境探索與體驗研習營」,自7月2日〜7月9日為期八天,圓滿結束。
本次課程分為室內課與戶外實習,室內課7月2日〜7月6日在妙心寺文教大樓B1舉行,戶外實習7月7日〜7月9日在阿里山進行。有78人市內、外課程全程參與,22人僅參加室內課程。參與的學員,各年齡層、各行業皆有:有教授、教師、學生、家庭主婦、解說志工、代書、工程師、醫師等,最年輕的學員是15歲,最年長的學員是76歲,雖然從外在來看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大家熱愛臺灣山林的心,卻是一致的。
        這次授課的教師群,陣容堅強,有專業研究臺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積三十餘年山林調查經驗的陳玉峯老師;及有30年研究植物分類、植物生態之本土經驗,長期為提升自然科學水準而默默耕耘,足跡遍佈各大高山,對臺灣植物經驗暨獨到見解的楊國禎老師。
        還有,從自身的領域出發,落實關懷臺灣的山林生態、環境保育、弱勢族群、藝文等。傳道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挺身關懷環境議題的先行者之一,以人間佛教的思想,秉持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之行動綱領,從事環境關懷、社會關懷與政治關懷;經商有成的蘇振輝董事長,長期關心臺灣生態環境問題,資助生態保育團體及藝文團體,並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了地球公民協會(後轉型為基金會);經營出版業36年的楊博名老師,長期積極關懷弱勢者;熱心贊助環保、藝文、動保運動之發展,也是促進地球公民協會轉型為基金會的推手;關懷在地不落人後的黃文龍醫師,積極參與社會及環保運動,曾任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會長,任內催生出「柴山自然公園綱要計畫」。1992年,免費提供自己診所地下室,讓高雄數個環保團體進駐;學有專精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簡義明教授,則以自然書寫與生態批評的角度切入研究;以及長年從事攝影、寫作及兩性、親子、社區、環保、自然教育等工作的陳月霞老師,撰有多本有關臺灣植物攝影、植物介紹、阿里山檜木及兩性散文等著作。        


室內課程
  室內課程,陳玉峯老師接連幾天授課將近26小時,有:「自然生態暨社會現象調查」、「全球暨臺灣災變與前瞻」、「臺灣的隱性文化」、「臺灣宗教、臺灣精神、臺灣人格與文化底蘊」、「土地倫理」、「臺灣山林(災變)與生態保育」等。深入楬櫫臺灣山林浩劫的原因及弊端,現身說法當時如何與強權對抗,並指出當權者的顢頇霸權,為捍衛守護臺灣堅毅不妥協的態度,令人敬佩。

        另外,陳老師也點出臺灣的隱性文化──「心靈永遠未曾真正的解放;人性始終部分被扭曲、被禁錮

;完整的本質無法發揮;靈性永遠被殖民。」指出這是因為長期多次讓不同民族更換統治所致,這樣的隱性文化是不易消除。
        「隱性文化」的另一特徵,即特定象徵的「應現」或存在,其通常存在於宗教或某種信仰之上。陳教授由此延續精闢的分析臺灣宗教、臺灣精神、臺灣人格與文化底蘊。
        傳道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的生態觀」,前半段,法師解析佛法的特質──緣起論,以及說明人間佛教的特質──人.菩薩.佛,即是由人發菩提心,發揮人具有的知識、情操、意志的三特勝,行菩薩道,依報(生態環境)、正報(自他身心)淨化圓滿而成佛。而人間佛教的生態觀即是根源於緣起性空,因為緣起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們與天地萬物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因此要把握現有的因緣,發揮我們的智能,悲心殷切的隨分、隨力,落實關懷大環境的生界、無生界,著重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

。後半段播放由妙心寺出資拍攝的反(對政府興建)五輕(工廠)」影片──《淨土的吶喊》。
        簡義明教授主講「臺灣自然書寫中的環境意識」,讓我們認識到自然書寫是當代臺灣文學中最有活力與創造力的類型之一,自然書寫是將「自然」當成一個重要的理解與觀察對象,作者藉由知性的態度與方法,重構自然世界的生態秩序,用以反思當前世界的生存與環境問題。教授輔以重要作者介紹與文本闡釋

,開啟我們認識豐富多面向的自然書寫視窗。
        陳月霞老師主講「兩性自然啟示錄」,以自然角度去探討兩性,從植物到生物本能,一直到人類最早的傳承,陳老師指出其實人類最早期是母系社會,後來演變為父系社會,自此之後,兩性的互動起了變化

,父系社會有意無意的強化其地位,引用動物、植物的來形容貶抑女性,用花來形容女性,其實植物有雄

、雌之分,然在文學中誤謬植物屬性的形容,例如:殘花敗柳,殘花敗柳絕大多數是屬雄花,這些都是沙文主義下的產物,彰顯兩性的不平權。
        黃文龍醫師講演「從專業到社會」,黃醫師與我們分享,他跨領域的投入關懷臺灣社會、政治的心得

,黃醫師是眼科醫師,他非常獨到的引用視覺相關的用語,精闢的解析及反省臺灣社會、政治現象的問題

,如:「近視的社會學」;引用葡萄牙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薩拉馬戈的著作《盲目》的片語:「我覺得,我們並沒有失明,我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盲目的,盲目卻又看得見,看得見卻不願看見的盲人」。另外,開放時間讓學員提問,現場反應熱烈。黃醫師並贈送陳玉峯、楊國禎著《環保神明大進擊:後勁反五輕世紀終戰前夕(上)》一書,給參加本次營隊的所有學員。
        蘇振輝董事長,與我們分享「臨界天堂──南湖大山」。他提到在經商有成之後,思索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經朋友介紹接觸了佛法,解開種種疑惑,心靈得以安頓。這是他生命歷程的第一個轉折點。第二轉折點即是認識、接觸臺灣山林,他表示在攀登臺灣高山的過程中,帶給他不一樣的生命體會,讓他學到謙卑、冷靜、謹慎、堅毅,以及擴大人生的格局;看到被破壞的山林,激起要愛惜保護臺灣這一片土地。課程進行透過其拍攝的南湖大山畫面,一面觀賞美麗景象,一面述說其心得,帶給學員不同的饗宴。
        楊國禎教授為我們介紹有關他對於蓮花的觀察與研究,透過圖片──解說蓮花的構造,還有觀看其拍攝蓮花的影像,一天開花開幾遍,及接連幾天開花的情形,經此去觀察雄蕊、雌蕊的變化,教授非常詳細的拍攝紀錄每天的變化,並指出該如何去分辨睡蓮與蓮花之差別。從其教學過程中足見教授治學的嚴謹、專精與用心,值得我們效仿學習。
        楊博名老師與我們分享「一片葉子落下來∼生命的感動」,楊老師配合詩篇分享其生命歷程,從其分享中,得知他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出版業者,除了出版生命教育書籍外,還長期的關懷弱勢族群,其經營的出版公司,甚至雇用唐氏症的孩子,收養流浪動物等。一顆柔軟又細膩的心,難怪他走入山林能細細傾聽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並能由此得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雖然面臨癌症多次化療的折磨,但還是抱持著正向思考,──面對克服。由於廣結善緣,因此他懷著感恩的心,接受朋友們的祝福。從其分享的過程中,有學員們深受感動而頻頻拭淚。課程結束後,大家回報以感動的掌聲,持續近一分鐘。
        下午,小組時間,各小組作最後演練準備結業式的心得分享。室內課程結業式,在下午5點多展開,司儀詠淇說明流程,先請各小組長抽籤,作為上台分享的先後順序,並說明分享時間不得短於5分鐘,最長不得超過8分鐘,這會列入票選最佳團隊的評分項目之一。這次各小組的心得分享呈現的方式不一,有的小組學員──上台分享,有的製作power point加入相片、插圖及心得詩篇的朗誦,還有自錄成員分享影片,精心的設計有鋪成、配樂、字幕及完美的ending,非常專業的猶如小短片。現場播放時,讓大家無不發出驚嘆的呼聲。在分享的過程中,各小組有太多的心得與感動要分享,欲罷不能,礙於時間已有延遲,盡職的司儀屢屢提醒,才完成小組的心得分享。接下來是票選最佳團隊,每小組有兩張票,可選出心目中最佳的團隊,結果出爐是由第一組獲得,該組成員是營隊中最年輕的一組,有活力、有創意且組員的互動默契佳,每一位成員皆獲贈傳道法師頒發的《原子彈掉下來的那一天──37個孩子的手記》一書。接著,請傳道法師──的頒發室內課程結業證書給全勤的學員,法師並勉勵大家:希望參加這次研習的每一顆種籽能夠趕快發芽,把研習的內容,繼續傳播出去。


野外實習──阿里山解說訓練

        滿懷著期待的心情繼續三天的戶外課──阿里山實習,7月7日,上午8點從臺南出發前往阿里山。下午,由陳月霞老師帶領學員健行阿里山遊樂園,沿途述說阿里山的故事及生態,除此之外,晚間,陳月霞老師透過其拍攝的相片帶我們回顧今天走過的地方,及補充其他相關的故事,讓學員們對阿里山的認知更加深刻。
         7月8日,上午,陳玉峯老師帶領學員們健行輕裝登大塔山,沿途解說眠月線歷史及大塔山步道植被概況。下午,陳老師配合記錄阿里山的相片,講述阿里山被摧殘的過程,包括林木濫砍、土地不當栽種、公路過度開發等。晚間,自由參加,陳老師講述印度文化。
         7月9日,清晨,自由參加搭乘小火車至小笠原山看日出。上午9點,陳老師帶領學員們健行水山支線看水山巨木並作解說。其後在巨木、山林的見證下,陳玉峯、陳月霞老師──頒給每一位學員研習證書,特別具有意義,為這次活動化下圓滿的句點。

 

結語
        連續八天的課程,講師們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分享,相信帶給學員們不一樣的體會與感動,更期待學員們將這一份感動化為行動,落實關懷愛護臺灣這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