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師的懷恩――又一位經典凋零

圓芳

 

  記得2014年12月27日(週六)晚上,道師父為我們上完《勝鬘經》後,突然唱誦了大悲咒,那是我第一次聽聞師父的梵唄音聲,繚繞於空中,清脆宏亮,深受感動。那一節課,他心情似乎很high,……豈知竟成為他弘法的最後一堂課……。
  12/31驚聞他往生的噩耗,一時愣在他「經行」的空地上,好久說不出話來。儘管我已略懂「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的真理,然而在他灑脫的離去,說走就走,一刻也不肯多停留時,還是非常的捨不得,任由淚珠在眼眶打轉。
  學佛前,不知有多少次,路過小東路,仰望小東山妙心寺的牌坊,不得而入,只因法緣不具足。直到退休後,身邊切身的因緣來到,終於踏上妙心寺的三寶地。這兒沒有所謂金碧輝煌的莊嚴大殿堂或任何佛塔、精雕細琢的獨特建築;也沒有寬敞的大庭園、大草地;有的只是鬧中取靜,靜謐中所透露出的一份簡樸莊嚴與甚深妙法的視野!令人打心底湧起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知道這是一個「有法」的地方。我開始進來聽經聞法,當因緣具足,民國101年4月在妙心寺皈依三寶,而道師父就是我的皈依師父,他給我的法名是圓芳。
  師父非常慈悲,有生之年除了投入台灣人文與生態保育的關懷外;也致力於
監獄受刑者之教化,是台南監獄的教誨師,這些受刑者也是他關懷的對象。更因為他的謙卑,常說一本經書,別人讀2~3遍,自己要讀一百遍,也因而讓他飽讀經典,博學多聞。曾針對文獻史料、佛教典籍等,作過有系統的蒐集;又因為他積極推展各項社會關懷、環境關懷與社區教育等工作,因此為妙心寺奠下以文化、教育弘法的根基。畢生矢志弘揚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以及菩薩無我的精神;常以發菩提心,上求下化的凡夫菩薩自期。肯定人間佛教是時代潮流的主導,對於人間佛教,師父將其特色歸納為: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期勉我們發心作一名人間佛教的實踐者;策勵我們在家弟子學佛的心態,就是要樂觀積極面對社會、人我,面對現實的人生,並將佛法趣入生活。
  師父教導我們的都是一些很特別的正知見,他常說:現在人只想往生淨土,忘了創造淨土和莊嚴國土。學佛,先學心解脫,不是身體。我們是學佛,不是念佛。要多聞熏習,不是一門深入,否則會是一門陷入。
碰到困難事要勇敢面對、接受、解決,不可逃避;苦樂參半的人生,較能體悟無常;家庭是修行的道場(修行實驗的地方),先顧好家才能成為好志工。
  晚上上課前,經常可看到師父在大殿前的空地
(草地),以直線或繞圈方式做經行。他常說:經行可以健身,提振精神,促進消化,還可作為訓練專注、思惟的輔助,達到禪定效果,也是增進修行的方法。又,一個學佛修行者的風采,在行立坐臥、言談舉止中皆可表露無遺,所以師父亦非常重視我們的威儀,常告誡說要「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威儀具足,正所謂「身具德,人必敬」。
  上課每告一段落,師父就會問學員:
安捏栽樣?……(知道嗎?) 學員:栽。師父:只有栽,也要澆水,否則會死翹翹!(知道與做到是兩回事)。他講課實在是生動、幽默、詼諧,常會出現一些很經典的、充滿智慧的歇後語、有趣的俗諺、漢音說法,這是他最最了不起的地方:
  
*<歇後語> ①菜脯沾醬油:可惜(多加的)。②有一好,無二好:福無雙至;人要懂得知足、惜福。③三好加一好,死好:活該啦
  
*<俗諺>①不曾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形容對一件事不可能全無概念,應有起碼的認知。②讀冊讀到胛脊背(背部)諷刺人書讀多,卻不懂禮貌,不知道理。
  *<漢音說法> ①干爾(汝)底事(代)干卿底事(關你何事)。②照紀綱:按順序。③艱(ㄍㄢ)苦罪過(˙ㄍㄨㄚ):辛苦齊卦
  師父最愛舉「
羅漢托空缽」的典故:「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福報大,沒智慧);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沒修福,應供薄)」。提醒我們累積福德資糧的重要性,並且要福慧並修;布施時要量入為出、量力而為,才不致造成自己的後悔或懊惱;關愛時要注意對方的感受與需要,才不致造成別人的負擔或壓力。
  他常告訴我們,他的師父說:他
(道師父)福報有限,業障深重,所以一身病痛。也因為尿療法(通過飲用尿液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讓他重拾健康,因此堅信尿療法的療效,對我們的健康、癌症的預防及治療都有幫助;所以,只要一有機緣就會宣揚「陳棄藥與尿療法」的奇蹟,甚至掛在妙心寺全球資訊網站的「生活資訊」中,分享他個人的經驗談,以及經過他推介尿療而治癒的臨床見證。
  師父生前就有骨灰植存回歸自然的理念;響應心靈環保,選擇植葬,要與生態共存共榮;讓塵歸塵、土歸土,真正回歸大地,解脫心靈束縛。上課時,就常聽他說:人死後剩下一具臭皮囊,就不應再執著於軀殼,更不應為了建一個墓,立一個碑而破壞環境,死人不要再與活人爭地了,後事能夠盡量越簡單越好。
  在人生謝幕的同時,師父示現了生命的無常與圓滿的過程,把缺憾還諸天地,樹立學佛的典範:自在

任住何處勝淨土)、灑脫(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能捨(從此放下臭皮囊);選擇以清淨、莊嚴、簡約、環保方式,走一條殊勝圓滿的路,也留給了社會大眾學習的典範!不流於世俗化。
  敬愛的師父,弟子
圓芳向您頂禮,祈祝您乘願再來!這已不是一個歌功頌德的年代,但弟子還是要說:台灣的佛教界自此又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啊!也因為道師父您的入滅,促使小貞、阿滿師姊,為報佛恩、師恩,以及承續法脈,已圓頂成為師父您的法眷;這不僅為妙心寺注入新血,也將為台灣佛教界增添新血;不只帶給了妙心寺新生命,也給台灣佛教注入新活水;並為台灣佛教留下永恆的影響。